加油站撑不住了,降价如今越来越多的加油站选择降价促销,否则根本活不下去!截止2025年6月,国内汽油表观消费量累计7230.8万吨,同比下降6.95%,继续延续此前的下行趋势。与之相对应的是,目前新能源正在持续加速发展,渗透率已经达到了46.8%,尤其在网约车领域,新能源占比已经超过了90%。而且全国充电桩总数达到了1610万个,同比增加55.6%,仅仅上半年增加了99.2%,这数据是十分惊人的。而目前的加油站,尤其是一些小型或者私人的加油站,想要存活下去,难度非常大,他们只能不断降价促销,依靠这种模式来吸引用户的到来,否则真的很难支撑下去。有从业者表示,他们除了会员降价0.2元之外,充值也会有立减0.4元的优惠,叠加起来比中石油、中石化还要便宜很多,但即便这样,消费者依然比之前少了很多。纵观未来,新能源车持续加速迭代,淘汰车是必然的,但全方面取代是不现实的,最终的占比可能是50%对50%上下。另外,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展改变,出门不一定非要开车,对于加油站的需求也在持续下滑,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网约车出行都非常方便,根本没必要自己开车。下一阶段如果换电以及电池领域的新技术能够加速,有可能会导致多个产业被颠覆,届时,传统加油站以及传统车企会面临更多的挑战。供需失衡下的生存困境2025年上半年汽油消费量同比骤降6.95%,创历史最大跌幅,而同期新能源车渗透率攀升至46.8%,充电桩总量达1610万座,半年增幅99.2%。加油站单站日均销量从2023年的18吨降至12.3吨,行业平均毛利率压缩至3.5%,迫使民营站点通过叠加优惠(最高降幅0.6元/升)争夺存量客户。油电价格战加速行业洗牌新能源网约车占比90%导致燃油车出行频次下降,叠加公共充电成本仅0.3元/公里(燃油车0.6元/公里),传统油站价格优势丧失。山东民营油站率先推出"加油送充电券"模式,但充电网络覆盖97%县域后,消费者仍倾向选择电网直连的低价充电桩。转型阵痛与基础设施重构3万座加油站加装光储充一体化设施,但初始投资超200万元/站,小型油站无力承担。中石化试点"换电+加油"综合站,5分钟换电效率吸引货运车辆,但换电站单座成本高达500万元,目前仅头部企业可布局。消费行为变革的长尾效应居民驾车意愿下滑叠加CPI同比下降0.1%,私家车月均行驶里程减少18%。物流企业加速"油改电",重型卡车电动化率突破15%,直接削减柴油需求240万吨/年,加油站大宗客户流失率超40%。观点:加油站困局本质是能源结构迭代的必然阵痛。当充电桩半年增量相当于过去三年总和时,单纯降价已无法逆转趋势。未来生存关键在于场景重构——将加油站转化为"综合能源服务站",通过光储充换一体化对冲油品萎缩。而那些拒绝转型者,终将成为能源革命浪潮下的沉没成本。